学校网站 | 收藏本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新闻网首页 >热点要闻 返回 >>

杨雨教授做客渌江大讲堂谈诗中的日常与远方

发布时间:[2022-06-10]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文雷晓艳 罗洋 图肖文翔  阅读:


诗词并非摇曳于遥远的碧海蓝天,而是存在于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是杨雨对诗词的理解。6月7日下午,“诗词女神”杨雨受邀走进我校渌江大讲堂,以“你的日常即诗中的远方”为主题开讲,为师生带来了一场诗意盛宴。副校长殷晓元主持讲座。

杨雨,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攻方向为唐宋词研究及批评,科研成果丰硕,已出版二十余部作品,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曾多次主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担任《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节目常驻点评嘉宾。

杨雨从三个关键词“日常”“诗”和“远方”切入,用诗人海子的现代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具体解读,随后援引《论语》中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和“孔鲤过庭”的故事,指出当时的人们将诗作为起步的基点。之后围绕“古典诗词里的日常”“日常与远方的辩证关系”和“古典诗词里的远方”三个层面展开。

“所谓日常,包含生活的日常(衣食住行)、生命的日常(生老病死)两个方面。”杨雨认为,古典诗词不是闭门造车的文学作品,而是诗人生活的一切。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记录“行”的日常;《狡童》《褰裳》《丰》讲述“情”的日常;《诗经·邶风·击鼓》展现了战士的日常……凡此种种,杨雨多维角度解读了古诗的现实性与丰富性。她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诗人,创作诗词就是古人的日常生活。

杨雨以岑参的边塞诗为例,阐述了诗中“日常”与“远方”的辩证关系。她说,诗人的日常,可能是他人的远方;他人的远方,可能是诗人的日常。诗意在于日常,也可能源自远方。杨雨回顾了新疆录制节目的经历,她说:“江南风光是我的日常,而岑参笔下的边塞雪景则是我的远方;相对的,‘胡天八月即飞雪’是诗人岑参当时的日常。”

杨雨指出,诗人的远方即诗人坚守和追求的“道”,是一种对苦难生活的体认并将此种苦难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流诗词,即便记录的是个人日常生活,也能超越个人际遇,而与人类的普遍情感相通,达成一种情感的惺惺相惜和精神共鸣。

现场听众沉醉在杨雨教授带来的诗词世界里,体会到诗词中的日常与远方。学子们纷纷表示:杨教授的讲座震撼心灵,让自己对诗词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从此对日常有了更诗意的美好感悟。

据悉,渌江大讲堂取名于渌江书院,我校邀请当代杰出学者、人文大家、艺术工作者在此开讲,意在弘扬清如渌水的纯净学风,传承渌江书院的深远文脉,发扬“书院会讲”的悠久传统,践行“求经师更求人师”的书院精神,打造一个引领力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术活动品牌。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投稿邮箱:xcb@hut.edu.cn

联系方式:0731-2218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