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 收藏本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新闻网首页 >热点要闻 返回 >>

教师节:丹心育桃李,知识沁人心

发布时间:[2023-09-09]   来源:宣传统战部  作者:王杨杨  阅读:

在工大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耕耘杏坛、坚守奉献,精于传道授业解惑;他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们始终处于学习状态,潜心科研,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他们对学生严爱相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们就是“呕心沥血育新苗”的人民教师, 是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群优秀的教师,品读他们教书育人的故事。


潜心科研攻关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他们潜心教学科研,致力于学术探索和创新,不仅仅是教学工作者,更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新者。轨道交通学院杨能普老师长期从事对重载铁路车辆动力学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他常年深入轨道交通的一线,与中车时代电气和时代电子的工程师们携手推进了重载线路轨道检测车的研发,以不负青春的精神,时刻铭记着书记、校长对他们的殷切嘱托,将湖南工业大学的元素融入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中,为中国的轨检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老师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充满热情,并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做深入的研究,不少老师还获得了各级各类学术奖项,为学校增光添彩。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的阳建君老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事物和现代技术来解开学生们的困惑,在课外,还举办过科普活动邀请了小朋友和家长来到学院内参观,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材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从小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商学院朱文娟老师认为:“作为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更新知识体系,而且要对知识有着精加工的能力,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调整,不断优化。在教学中,要紧跟时代,及时将学术研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学有所成。”


专注于学生培养的“育人导师”


专注育人是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体现。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他们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引导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国语学院杨慧媛老师提出跨学科模拟会议口译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地点、课程的限制,探索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和培养规律。她说:“教室以外,我们是导师,是榜样,也是指导他们前行的灯塔。我们指引他们在繁复的人生道路里理清思路,我们为他们的成功欢呼,我们也给挫折中的他们伸出援手,激励他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愿他们,成为有韧性、善解人意、情怀祖国的终身学习者。”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宓茜老师秉持“以生为本、授人以渔、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先后讲授12门课程。她用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紧扣时代发展特征,打造了硬核又暖心的“电工学”课程,用自己的知识与价值观影响着同学们的成长,用不懈的精神和谦逊的品格探寻着教育的方向。


坚守教育初心的奉献者


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教学工作上,无论是准备课件、备课、批改作业,还是与学生互动交流,都充满了热情和耐心。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在潜能,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最宝贵的青春。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刚参加工作的一对教师夫妻文鹏和李静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在课后大量搜集资料,在海量的知识中寻找重点,一页一页的去修改、去完善。他们说:“看到有那么多学生在听我的课,责任感就油然而生,所以可以多下些功夫,尽善尽美,能切切实实的帮助到同学们,一股成就感涌上心头。”

今年刚好是醴陵陶瓷学院胡伟达老师任教的第10年,十年的工作时间里,他最大的感悟便是“责任“两字,不仅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学以致用”是胡老师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正如他最喜欢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样,以自己的学识和经历,悉心教导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即将走向讲台的“00后”老师


老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做一名好老师要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彰显着立德树人、默默奉献的初心与使命,展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风采。他们的付出激励着学生们奋发向前,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在学校里还有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是来自文新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体育学院和音乐学院的“00后”公费师范生,在毕业后即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2001班学生陈哲昊说:“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一位好的老师不仅得做到学高为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问,引导学生们培养自主思考和探索地能力,授人以渔;更是需要身正为范,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探索有价值的人生。”

在教师节这一天,让我们一起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祝福。因为有他们的付出,学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投稿邮箱:xcb@hut.edu.cn

联系方式:0731-2218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