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 收藏本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新闻网首页 >热点要闻 返回 >>

校长刘扬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畅谈产教融合助推湖南工业大学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14]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阅读:
undefined


7月13日上午,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扬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产教融合,推进湖南工业大学高质量发展”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undefined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频道。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湖南工业大学校长刘扬教授。他将在访谈中就广大网友关注的“产教融合 推进湖南工业大学高质量发展”主题,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各位网友踊跃提问。刘校长,您好!能请您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吗?

[嘉宾]:网民朋友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还是请刘校长给我们简单介绍下湖南工业大学。

[嘉宾]:湖南工业大学地处工业城市株洲,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一本高校。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整体本科一批招生。学校占地4千余亩,在校学生超过3万7千余人,学校拥有22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形成了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协调发展的11个学科门类,建立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  

[嘉宾]:办学60多年来,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世界各地数十所高校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交流关系。学校重视产教融合,扎根行业、产业,钻进企业办大学,先后成立东莞包装学院、交通工程学院、醴陵陶瓷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李可染美术学院。学校立足包装教育特色和优势,不断锻造核心竞争力,现已成为全国包装人才的培养摇篮、包装科技的创新高地、包装文化的传承中心和包装产业发展的国家智库。

[主持人]:感谢刘校长的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产教融合作为一项重大政策,相继写入“双一流”建设、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的重大文件中,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接下来还请刘校长给我们谈一谈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意义

[嘉宾]:追根溯源,现代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产教融合的变迁史。我们党历来重视生产与教育相结合。改革开放以前,强调生产与劳动相结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大学主动汇入到产业发展大潮中,根据产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产教融合又赋予新的内涵。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这些政策都指出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促进的战略性举措。由此看来,政府的高位推动,标志着产教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产教融合改革正驶入快车道,成为时代发展所需和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刚才您在介绍湖南工业大学时,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钻进企业办大学。一个钻字可以说是凸显了贵校在产教融合探索的用心和用情。请您具体谈谈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嘉宾]:湖南工业大学已经走过了62年,从发展历程来看,湖南工业大学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产教融合的产物。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我们的“工”主要来自于两大历史渊源。一是来自于前身之一的株洲工学院,株洲工学院的前身又是中国包装工程学院。中国包装工程学院就是由当时的中国包装总公司主办,为推动中国包装工业应运而生的一所学校。另外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湖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之一,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株洲硬质合金厂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所创办的技工学校。从工大的发展来看,我们的“工”有着先天的基因优势,从建校伊始,就有着优良的产教融合传统。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湖南工业大学将产教融合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我们用三个字来总结学校钻入企业办大学的专业和体会。那三个字就是“追、汇、引”三种方式,通过这三种方式,我们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丰硕成果,也赢得了良好声誉。

[嘉宾]:第一个字是“追”。在2000年左右,学校在珠三角的中山,设置中山包装学院,后又迁移到东莞,更名东莞包装学院。为什么要千里追寻,在离学校、离湖南千里之外来专门建立一个集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和科研一体的学院,我想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看重这里是全国环保包装特色小镇,这个小镇是包装产业的集聚地,可以解决学生的实习,并通过学生在这样一个包装产业的桥头堡实习来带动学生的就业。经过几任党委的接力和十几年的坚守,东莞包装学院实践教学成果非常显著。中国教育报曾经以头版头条进行报道,湖南省教育厅向全省高校推介东莞包装学院模式,并且在东莞包装学院现场举行“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交流研讨会”,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品牌影响,并且学校也以此为依托成功申报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是这里企业众多,学校通过这个学院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真正了解企业的所需所想,提供精准的技术攻关服务。

[嘉宾]:第二个字是“汇”。我们说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株洲。学校所在地的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闻名海内外,关键技术也引领全球。株洲的另一个产业是陶瓷产业,醴陵陶瓷历史悠久,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近年来,株洲在轨道交通企业和陶瓷企业掀起了技术创新的浪潮。湖南工业大学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汇入科技创新的大潮之中,专门为这两个产业设置交通工程学院、醴陵陶瓷学院,来对接轨道交通企业和大型陶瓷产业。我们以2015年成立的交通工程学院为例,这个学院建院只有短短5年,但是与株洲市的轨道交通产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五年之内共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并且参与新产品研制、产业发展规划起草等1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应该讲我们交通工程学院与世界排名第一的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做到了同频共振。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学校紧紧切入人工智能的时代脉搏,联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院士团队成立了湖南省首个人工智能学院——湖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嘉宾]:第三种方式就是“引”。一是“引入”。我们首先与世界500强企业――复星集团,共同打造中国包装产业链资源聚集谷,我们简称为中国包谷。根据规划,三方将共同建设包装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包装科研成果产业孵化中心、包装大数据中心、包装智库中心以及全国包装测试中心,这个项目落地之后,湖南工业大学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包装产业的技术研发高地、人才培养的摇篮、成果孵化的中心,也进一步支撑和巩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学科的龙头地位。二是“引领”。我们通过制定行业规划和文件引领行业和产业,彰显智库作用。国家层面,受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信部的委托,学校主持编制《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都是代表国家为这个产业制定行业规划。在株洲市级层面,牵头编制《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动力谷发展规划》《株洲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主持人]:感谢校长的分享,刚刚校长说到三个字“追、汇、引”。很生动地表述了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在打通城市、行业和企业之间壁垒的做法。那么请问贵校是如何在学校-学院-专业这个纵向层面将产教融合落地的?

[嘉宾]:确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坚守和矢志追求,学校已经构建一套合纵连横的全方位融合体系。我们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了三个“转”,一是学科专业转型;二是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三是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嘉宾]: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主动对接与本学科专业相关联的产业和企业,融合发展。每个专业都制定了详细的深度引教方案,要求老师在专业教学中必须融入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以交通工程学院为例,学院对轨道交通产业链了然在胸,在专业设置和改革上能精准对接。对接产业链,聚焦国家对以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重大需求,并且依托中车株洲所的独特优势,我们组建了器件――稀土――装备交通信息专业群。目前已联合开办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和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三个专业。其中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被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

[嘉宾]:刚才讲到三个“转”实际上从中可以看到学校的专业调整理念。我们是把专业的调整从根据学校资源来建专业,向根据社会需求来建专业转变。这个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就按照产业的要求调整专业,以及调整专业的内涵,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在能力水平上能够满足产业的需要。从而将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近些年来的实践表明,我校这种改革已经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  

[主持人]:感谢刘校长举的生动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确实成果丰硕,那么新方案出来后,您觉得目前产教融合综合性改革面临着哪些挑战。

[嘉宾]:第一个挑战是观念跟不上时代需要的挑战。当前各地对产教融合改革的认知与产教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定位要求相比还不平衡、不充分,认知不到位会成为制约改革成效和各参与方动力的重要因素。  

[嘉宾]:第二个挑战是突破体制机制壁垒,形成各方合力的挑战。从中央层面来讲,应该说产教融合改革导向非常明确,但落到实施这个层次,各部门各行业彼此之间的衔接性、贯通性还没有打通,还没有形成需求导向、贡献导向的合力。所以要加快健全产教融合微观层面关键共性制度供给,加快探索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多元创新实践,加快校企之间的走向融合。

[嘉宾]:第三个挑战是高校面临的挑战。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模式使得高校对产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不敏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产业界的创新需求;更不知如何把产业界创新需求转化成推动学校在科技研发、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的内容与动力。  

[主持人]:那么在您介绍的这种背景下,接下来,贵校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嘉宾]:学校立足新工科教育、双一流建设、产教融合战略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这样一些政策背景,我们在总结现有产教融合的经验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说我们拟将学校与醴陵市政府共建的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作为重点改革窗口,醴陵陶瓷学院是应运而生的。因为醴陵陶瓷是株洲市能够冲击千亿的产业之一,所以在这种需求下,湖南工业大学和醴陵市政府在醴陵市当地合办的一所学校叫醴陵陶瓷学院。我们准备在这个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探索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主导,由地方政府、产业组织、龙头企业共同参与,以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管理为治理体征的这样一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从而形成鲜明的陶瓷产业教育模式。具体来讲从人才培养模式上就是要探索构建合规性+产融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合规性”是指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教育部课程开设的基本规定;“产融型”是指将行业标准、产业标准、企业标准深度融入专业建设标准、工程教育标准、课程建设标准,从而形成新型课程体系;“个性化”是指在培养方案中拓展学生个性化培养平台、渠道与路径。  

[嘉宾]:在这样一个现代产业学院里面,我们还要建立一套“为我所有+为我所管+为我所用”的教学资源体系。所谓“为我所有”就是指学校投资建设重点实验室;“为我所管”是指引入企业在学院投资建设开放共享型的科技创新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产业工坊和教学工场;“为我所用”是指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虽然没有建在我学院,但我校整合政府或者产业集群的公共技术平台,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验平台,形成多元化、共享型平台支撑、服务学院人才培养。

[主持人]:那么学校在教学组织方面又有哪些创新或者一些自己的想法呢?

[嘉宾]: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教学组织形式非常重要,对于拟建设的这样一个醴陵陶瓷学院的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是一种相对新兴的模式,拟采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校内+校外”是指学校理论培养+企业实践培养;“课内+课外”是指“第一课堂主导培养+二课堂拓展培养”;“线上+线下”是指在理论教学方面,我们采用“课堂面授+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训方面,我们采用“线下专业体验、基地实践+线上模拟训练、虚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嘉宾]:除了人才培养之外,现代产业学院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的这样一种合作机制。我们要深化学院与行业组织和产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建服务陶瓷产业发展的技术、联合实验室。学院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可以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重大应用课题研究,联合开展企业项目攻关、产品技术研发、包括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从而提升学院在产业创新、区域创新中的支撑能力。我们的目标要把醴陵陶瓷学院这样一个现代产业学院,重点打造陶瓷产业战略研究中心、陶瓷产业集成服务中心、陶瓷产业大数据库信息平台、陶瓷产业互联网工业平台,从而提升学院在基础研究、战略设计、信息支持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水平。

[主持人]:好的,感谢刘校长。有这次难得的在线访谈,新浪网和教育网上的网友们提问都非常的踊跃,而且高考刚刚结束,很多同学们都关注我们湖南工业大学,有很多的问题想提问刘校长,那么我们稍事休息之后再一起回来看一看网友们的问题。

[嘉宾]:好的。

[主持人]:欢迎回来,接下来我们与刘校长一起来看一看网友们的提问。第一位网友说,我是一名理科生,心仪湖南工业大学已久矣,请问贵校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

[嘉宾]:湖南工业大学今年招生的专业一共有68个,其中特色专业相对较多,比如与包装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与轨道交通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以及与陶瓷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是我们学校特色专业,中间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比如与包装产业相关的也是我们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专业,有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艺术设计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与轨道交通产业密切相关的这样一些特色专业有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都充分体现了湖南工业大学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学科优势。

[主持人]:好的,第二位网友问到,面对新高考改革,学校招生工作有哪些新举措

[嘉宾]:为了迎接新高考改革,推动人才交叉培养,落实“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认真分析了高考改革趋势、学科专业优势、考生报考态势的基础上,学校今年进一步深化了大类招生。2020年招生设有11个大类,涵盖了23个专业,还设置了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实验班,一共13个。例如计算机类,我们就涵盖了四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物联网工程。新工科专业,我们在人工智能学院开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AI创新实验班,今年我们还开办了一个新专业,机器人专业,开设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实验班新商科实验班,我们开了工商管理,也是国际商业双语实验班,以及CFA创新实验班。 学校实验班依托优势学科、优秀师资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采取小班制授课、导师制培养,通过学科竞赛锻炼、创新创业提升、参与导师项目等一系列措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刘校长的介绍。刚刚您提到了13个实验班,也是非常的有特色,第三位网友问到,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

[嘉宾]:作为省属重点高校,学校以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为重心开展各项工作。 在招生方面,学校针对省内贫困地区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加强我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动承担了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计划、高中起点本科层次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通过这些专项计划,为满足区域发展需要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在就业方面,我们工大每年近60%左右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在湖南省、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其中在湖南就业的人数逐年上升,现在已经超过30%。近年来,学校围绕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立足株州、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发展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结构,多举措、多方位、多形式地参与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务中,积极发挥高校人才服务地方、科研服务地方、文化服务地方的重要职能,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撑。

[主持人]:今天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湖南工业大学校长刘扬教授,就大家一起分享“产教融合 推进湖南工业大学高质量发展”主题,在节目最后再次感谢刘校长参与此次访谈,那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陪伴,我们下期再见。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投稿邮箱:xcb@hut.edu.cn

联系方式:0731-2218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