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为底色 擘画发展新蓝图
——湖南工业大学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纪实
2022年3月24日,学校发布了《关于立足株洲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决定》,提出要强化“工大担当”,发挥“工大优势”,彰显“工大作为”,贡献“工大力量”。一年来,我校不断擦亮工业底色、做强“工”字文章,有效落实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服务株洲“制造名城”培育为重点,全面提升学校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与贡献指数。
加快创新人才引育 提升创新平台能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为加强科技创新组织,推动学校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我校把创新人才引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在创新人才引进上,学校深入落实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叠加利用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株洲市“人才队伍建设30条措施”等政策,大力引进和培养芙蓉学者等创新领军人物,实施“教师博士化工程”,全年共引进博士66人,形成分层次、分等级的引进政策。在创新人才培育上,实施“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出台了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精英人才、奋进人才等四个人才计划,培养和聚集中青年优秀人才,建立有机对接的人才培育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校企双聘机制,形成了在省内具有示范作用的人才“旋转门”。
为了提升平台载体对创新人才吸附能力,学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提质建设,积极培育建设“先进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对学校62个科研平台开展考核评价,构建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坚持学校高端创新平台面向区域企业开放,充分发挥平台对产业创新的支持作用和溢出效应。
聚焦学科发展方向 实现学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集中优势学科,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我校依托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学科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精准服务区域发展。
围绕“强工、厚理、振文、兴艺”的学科发展思路,我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加快推进学科体系建设与学科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对株洲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特产业具有强支撑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应用性学科;加快发展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技术、5G 应用等前沿领域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服务陶瓷、服饰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设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等人文学科,使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科技及人才更好地服务湖南重大战略需求。
一年来,我校学科特色与优势日趋彰显,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同时学校大力构建学科集成服务体系。依托城乡规划学院,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依托法学院,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助力法治湖南、法治株洲建设。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加强湖南红色文化、株洲工业文化、神农炎帝文化和包装创新文化的研究,凝练形成一批高水平精神成果。
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依托株洲“3+3+2”产业体系,我校创新高校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办学模式,深入推动各学院、各专业精准对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生态。
我校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校企共建学科、共建专业、共建平台、共建队伍,将醴陵陶瓷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重点支持轨道交通学院、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融入株洲轨道交通、硬质合金、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组织;积极推进校-市共建大学科技园和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孵化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办学与协同育人,不断擦亮工业底色、做强“工”字文章。
以产促学,以学促产。2022年,我校建设成果亮眼: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醴陵陶瓷学院获批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工信部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专业。其中,醴陵陶瓷学院与当地知名陶瓷企业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启动“导师制”以来,已聘请42名国家级、省级陶瓷艺术大师及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或研究生导师。成立才几年的醴陵陶瓷学院,现已为湖南陶瓷行业输送200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在科研方面喜报频传,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为学校做好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我校成功获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项,省教育厅项目68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5项,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励5项。其中,我校刘跃军教授团队研发的“关于拉伸取向高性能尼龙薄膜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21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尼龙新材料、安全包装、先进制造等产业的发展,符合湖南省战略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是一项集理论、技术与装备于一体的创新成果。
由范才河教授团队研发的“耐瞬态高温高压铝合金材料及薄壁件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了2022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10.5亿元以上,已推广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高速列车和特种包装等领域……这些成果既提升了学校科研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强有力地推动了株洲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年以来,学校进一步发挥好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优势,有效落实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产出,学校成为我省芙蓉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单位,在先进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和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加快孵化一批高水平应用转化成果,“十四五”科技成果转化率年均增长20%以上,为学校顺利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核查验收,荣获“湖南省文明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